5月19日,“充盈靈動的生命——許鴻飛雕塑世界巡展”在上海劉海粟美術館新館開展。此次展覽,延續了以往的獨特形式,10件大型雕塑在美術館門前的海粟綠地上展出,40件精品架上雕塑進入展廳展出。自2013年起,許鴻飛在北京、悉尼、墨爾本、巴黎等世界各大城市展出,此番回到上海展出,重新接受中國當代藝術重鎮上海的檢驗。許鴻飛為此做了精心準備,推出《摩托車I》《驚起》《忘情》《激情》《朋友圈》等10余件新作。
在當天舉行作品研討會上,來自北京、上海廣東的20余位專家學者對許鴻飛的雕塑藝術展開了熱烈的討論。有評論家認為,許鴻飛肥女雕塑的成功塑造除了與本人的性格有關外,還離不開嶺南大地的開放傳統和嶺南人的自信。本次展覽由廣東美術館、劉海粟美術館、廣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、廣州雕塑院等聯合舉辦。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、劉海粟美術館館長朱剛、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毛時安等共同出席了開幕典禮。
作品:新材質拓展雕塑語言
上海站是許鴻飛雕塑世界巡展的第19站。2013年許鴻飛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啟動雕塑世界巡展,此后在澳大利亞、法國、英國、意大利、美國等知名城市舉辦,這一次西行的文化交流,讓許鴻飛有了更多的啟發,帶來了更多的創作靈感,其作品造型更加靈動隨意。此番回到上海,許鴻飛希望讓上海市民和評論家的檢驗自己的最新作品。許鴻飛說:“我一直很喜歡上海,這是一座時尚、藝術氣質息濃郁的城市,也是國際化大都市,因此這次展覽我籌備了很久,專門創作了新的作品。”
劉海粟美術館新館門前的綠地上,很多市民與各種造型的肥女雕塑合影。據介紹,這次展覽中《摩托車I》《驚起》《忘情》《激情》《朋友圈》等都是首次亮相于公眾的新作。《摩托車I》創作與2015年,是不銹鋼雕塑,這也是許鴻飛首次嘗試用不銹鋼做雕塑。在室內展出的《朋友圈》作品創作于2016年,三個肥女在一起竊竊私語,三個小狗在地上追逐嬉鬧。
此次展覽作品的材質也是一次大集合,翡翠、漢白玉、不銹鋼、鑄銅以及小葉紫檀等不同材質、不同表現形式的“肥女”雕塑一同向公眾展出。展覽形式的豐富跳躍。
《雕塑》雜志執行主編宋偉光告訴南方日報記者,“許鴻飛創作雕塑用了很多材質,包括翡翠、小葉紫檀等被認為是傳統工藝美術的材料,他用雕塑的形式來表現,這是全國少有的,這體現了他的創舉和魄力。這次展出的作品有用和田青玉來創作的作品,這體現了他雕塑語言的拓展。有幾件作品我印象比較深刻,一個是《沒門》,一個是用小葉紫檀制作作品。部分作品更大膽更自由,對肥女的體量感運用得更加隨意。”
在展覽開幕式上,許鴻飛決定捐贈兩件作品《飛琴》和《夏日》給劉海粟美術館。本次展覽原計劃展至5月29日。劉海粟美術館館長朱剛說,經過與許鴻飛的臨時商議,計劃把展覽延期至6月中下旬。
研討:嶺南文化培育雕塑創作
開幕式之后,來自北京、廣東、上海的20余位專家學者對許鴻飛的雕塑展開熱烈討論。這次展覽的主題由毛時安命名為“充盈靈動的生命”,“看許鴻飛的雕塑是輕松的愉悅的快樂的享受的,不會讓你有沉重的思想負擔。肥女形象是一扇打開的窗戶,透過這扇窗,人們可以看到一個富庶而洋溢著生機的嶺南,看到一個朝氣蓬勃積極向前的中國。”
毛時安認為,“許鴻飛給打開了一條通向新的審美的藝術小徑,創造了一種別開生面的美和情趣。而且,在材料上,許鴻飛也除了傳統的銅和大理石,還大量采用翡翠、小葉紫檀等特殊貴重材質,展現了雕塑材料的多種可能性。”
宋偉光認為,許鴻飛的肥女雕塑帶有社會暗示性,“今天的社會城市人群需要放松,尤其是大城市中的人節奏比較快,壓力大。許鴻飛的作品極大釋放了幽默性,幽默是人類的天性,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懂得幽默,許鴻飛的作品就傳達了幽默與詼諧,帶給人快樂。雕塑作品放在戶外,與市民接近,就產生了交互性,而交互性是公共藝術的一個核心。”
作為本次展覽的策展人,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說,許鴻飛創作了這么多受人喜愛的作品,這與許鴻飛本人的性格有關系,“他熱情好客,朋友很多,樂觀幽默。”同時,許鴻飛生長在嶺南大地上,嶺南人具有自信的精神,這一點也是不容忽視的。“另外,許鴻飛個人很勤奮,我們看到的只是他的作品,但是在背后他付出了很多。”
對話許鴻飛
“我一直以創作新作品為目標”
南方日報:多年來你一直在創作肥女雕塑,從單體到群體到各種場景都有,這些創作的靈感來自哪里?
許鴻飛:我雖然比較忙,但每天都有新的想法,我不喜歡用重復的作品進行展覽,因此每一站的展出都會有新的作品。我一直以創作新的作品為目標,作品力求真實而不是一味追求藝術水準。在日常生活中,在與別人的喝茶聊天中,我經常會受到啟發。比如說,我看到桌子上放著一堆蘋果,就思考如何創作這樣的肥女雕塑;看到菜市場上燒臘店的擺設,我就聯想到肥女雕塑如何借鑒。在創作的過程中,我也有了源源不斷的想法。目前來說,我還沒有遇到創作瓶頸。一般來說,別人都能輕易想到的場景,我不會去創作,我就反復思考,如何創作出有沖擊力的作品。
南方日報:你的雕塑世界巡展已經走過了世界各地的19個城市,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對你的創作有沒有幫助?
許鴻飛:在世界各地展覽的過程中,我也受到了很多啟發。比如說,在英國,跟我們一起去的幾個女孩子牽手走路,這種情況在國內很常見但在國外比較少,我就想創作一個三個女人走路的雕塑。后來完成以后,大家都很喜歡。這就是《三個女人》這幅作品。英國展出回來后,我做了五件作品。通過藝術語言去表達生活,表現手法夸張但內容感覺又現實,這樣的作品就很有沖擊力。在柏林有很多音樂會,我就想做一個彈鋼琴的作品,但是一定要避免與別人的想法撞車,后來我就想到肥女飛起來彈鋼琴的情景,這就是《飛琴》這幅作品。有些作品并沒有多深層次的意義,但是它很有趣,在創作作品的時候不要拘泥于賦予它什么意義,目的性太強了就會放不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