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日,“虛擬車間——互動媒體藝術展”首站亮相重慶兩江新區海王星。
市民帶上腦電波控制器,體驗投影上的“奇跡”發生。
華龍網6月20日18時訊 用自己的腦電波創作一件雕塑,或者讓你的身體成為藝術品的一部分,這樣的感覺你體驗過沒?幻想一下……不用幻想,現在來重慶兩江新區海王星創意島,你就可以體驗!今(20)日下午, “虛擬車間——互動媒體藝術展”首站在兩江新區海王星創意島1樓揭幕,著名雕塑家焦興濤以及新興藝術家張增增等9位川美師生、職業藝術家帶來了11組作品。記者采訪發現,這個展覽有很多“最”。
市民體驗戴上VR眼鏡后出現的虛擬世界。
最互動:讓自己成為藝術品的一部分
在一些常規的畫展、藝術展上,觀眾只需要也只能好好站著看作品,想要摸一下可不行。此次展覽的名稱“虛擬車間——互動媒體藝術展”就揭示了其鮮明的特點和與其他展覽的最大不同:互動。
從某種程度來說,現場展出的每一件作品,在沒有觀眾參與前,都是不完整的。只有觀眾戴上VR或者其他設備,甚至是在藝術品上面來回走,才能讓藝術品完整地展示出來。
比如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、著名雕塑家焦興濤的作品《奇跡》,作品中有四個裝置化的小景觀:旗桿、世貿雙子大樓、煙囪、路邊小車,當你戴上設備,作品在墻上的投影會因為你的腦電波注意力的變化而發生改變,甚至是“爆炸”。 今天下午,四川美術學院院長龐茂琨也戴上了設備感受,或許是因為腦電波注意力太集中,投影一度沒有變化。
再比如作品《平衡》,展廳里有一個白色舞臺,舞臺上有一棵樹,當你踏上舞臺,你的虛擬身影就會出現在墻壁上,你會發現墻壁上的舞臺在傾斜,這時你可以邀請你的小伙伴走上去,在舞臺上來回,尋找畫面的平衡。
最深刻:當你看見自己被切割被加工
如今的食品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,參展藝術家、川美雕塑系大五學生胡曉林就把其視角對準了這一問題,并借助自己的雕塑作品有了深刻的表達。
當你走進展廳,你會發現,墻壁上的裝置最上方就多了一個倒掛的“人”,之后,這個“人”會經歷電擊、切割等過程,每一部分都會變成不同的東西接受加工,墻壁上的裝置會不停地運作,直到展廳里面的那臺iPad上出現了食物。
“人”被加工成了食物?雖然這件作品的畫面看上去略詭異,但是主題卻很鮮明和深刻。胡曉林說,這件作品名為《A—N之間》,是她的畢業作品。胡曉林說,A和N其實沒有什么關系,但是現在有的食品生產商會把一些本不是食物的東西加工成食物,這里的“人”指代的就是不能做成食物的物品,其諷刺和揭露的是不良食品廠家的行徑。
最有趣:用你的腦電波創作一件雕塑吧
此次展覽運用了大量的新技術和新設備,比如VR和AR。現場有作品是需要戴上VR眼鏡才能欣賞的,在新技術中令作品產生別樣美感和意味的還有參展藝術家張增增。
他將帶來三件作品,包括《造物》《輕了四斤多》《無形之形》。以《造物》為例,觀眾站在展廳中間,戴上腦電波意念控制器即可透過屏幕做的“窗戶”看到自己的腦電波在地上塑造生成的一個三維立體雕塑,它的形體變化,生長速度以及最終的形態取決于觀者當時的腦電波變化。想要成為一名雕塑家,機會來了。
據了解,這次互動媒體藝術展將持續至今年7月5日,期間市民均可報名免費觀展,周末也對外開放。